具備敏銳的市場分析與洞察能力
文章來源:華訓企管 時間:2014-09-15 16:46 點擊:
次 |
|
具備敏銳的市場分析與洞察能力
于創業者來說,市場敏銳感相當重要,創業者是否具有市場敏銳感,對他們能否抓住商機,不失時機地促進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一個創業者只有對市場有敏銳感,才能夠迅速嗅出商機,并抓住商機獲得利潤,實現企業的順利崛起。
2001年,施偉東開始涉足環保型廁所行業。由于他對市場非常敏感,抓住了商機,不僅解決了南京等10多個城市成千上萬人如廁難的問題,還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把自己變成了百萬富翁。這種創業成功的事例對廣大創業者來說有著很大的啟發性,那就是對市場敏感的創業者容易創業成功,容易實現自己的富翁夢!
施偉東是上海人,畢業于上海大學冶金系。在工作后不久,他就迷上了炒股,且屢戰屢勝,700元啟動金一度“膨脹”到了近600萬元。于是,他索性辭去了工作,專事炒股。但股市風云變幻。1993年,施偉東徹底被熊市套牢,個人賬戶上的資金“退潮”至不足10萬元。因此,他含淚退出股市,離開上海,來到南京,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選擇什么樣的項目好呢?他苦思冥想,始終理不出頭緒。
2000年7月的一天上午,施偉東獨自走在漢中路上。不巧,他早晨豆漿喝多了,迫切需要找個公廁方便一下。可是,路兩旁哪有什么廁所,附近又沒有大商場和醫院。他招手攔了一輛出租車,鉆進車里。的哥問他去哪里,他大聲地告訴的哥:“哪里有廁所,就往哪里開!”幾分鐘后,的士開進了一個車站,施偉東這才如釋重負。回來的路上,他反復考慮著幾個問題:南京的大街上,每天尿急的人有多少呢?能不能生產一種裝置,讓尿急到處找廁所的人就地解決呢?
施偉東邊走邊不停地向路人打聽附近哪里有公共廁所,大家都搖頭。為了更詳細地了解公共廁所的密度,施偉東決定“環游南京”,調查南京市公共廁所的分布情況。
施偉東獨自騎著自行車一共跑了120多家公廁,并在地圖上標出大致位置。看著自己繪制的廁所地圖,他仔細研究后得出了一個結論:南京的公廁與城市人口密度相比,數量太少,分布極不合理,而且基本都是那種老式的廁所。于是,對市場敏感的施偉東斷定南京公廁里潛藏著巨大的商機。
有了投資方向,施偉東有針對性地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公共廁所都嚴重缺乏,僅北京就缺少6000座公廁。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公廁已變成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去公廁方便,不是受罪,而是“美的享受”。
在進一步的調查中,施偉東還了解到:城市公廁的使用對象主要是流動人群,主要包括政務或商務人員、外來或本地的休閑人員。政務、商務人員工作節奏很快,有廁所時忘了方便,無廁所時也許急于解決;休閑人員本身是休閑的,但往往因內急而變得不休閑。
施偉東想:隨著城市規模的急劇擴大、流動人口的日漸增多,政府大力倡導環保意識,開發移動公廁肯定是不錯的選擇;市場容量大,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回報率自然較高;另外,做移動公廁與公益事業相關,社會關注度較高快提高,可以大張旗鼓地進行品牌運作,甚至嘗試大規模的資本運作也不是不可能。
為了進一步考察這門生意的可行性,施偉東又專門到市政府、規劃局:發改委等部門問了一大圈,結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只要產品好,市里保證給你一路綠燈放行。事不宜遲,在一個鐵桿朋友的幫助下,施偉東開始籌集資金,準備大干一場。
2001年1月,施偉東在南京注冊成立了協力環保科技公司——一個資金實力100余萬元的小企業。
施偉東的公司成立后,他根據市場的特點,選擇了移動式、多功能、環保型公廁作為主營方向。這些公廁外殼的制作對于冶金專業出身的他不成問題,但排泄物如何處理呢?開始,施偉東想到了化學分解的方法,他去專利局查詢相關的專利,遺憾的是沒有找到。在回來的公交車上,他前面座位上有個婦女要嘔吐,將頭伸到車窗外,同座位的乘客迅速從包里拿出一只塑料袋塞進她的手里,她對著塑料袋嘔吐起來。施偉東一拍腦門,自言自語道:“我的難題解決了!
施偉東經過一周緊鑼密鼓地設計,帶上環保公廁的設計圖紙及全套方案,請教了有關專家,他們為之拍案叫絕。
施偉東覺得成功正在向自己招手。他在江寧區投資50余萬元,建起,了1200平方米的廠房,添置了生產設備,招聘了近20名技術人員,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移動公廁的開發、研制工作,使久久盤桓在自己腦海里的移動公廁更加完善、合理。
2001年3月,第一批8座移動公廁生產出來后,施偉東取得南京市市容局、文化旅游局有關部門的批文,將公廁擺放在雨花臺、中山陵等旅游景點,安排手下的員工值守。他親自守候其中的一座,但每天只有少數人進去方便。每月收入連一個人的工資也賺不回來。他知道,環保公廁是個新生事物,人們接受它,需要一個過程。一個專門給各新聞單位提供新聞線索的人發現了它,立馬向各大報社、電視臺的記者報料,記者紛紛前來采訪。一時間,與環保公廁有關的新聞陸續見諸媒體。這下,環保公廁生意不再冷淡了。月底一盤算,每座公廁凈賺2000余元。
有了產品之后,施偉東又開始琢磨怎么讓公廁產生更大的效益了。為做大環保公廁市場,施偉東決定先期采用承租經營的方式,借外力以撬動市場2002年7月,施偉東取得了政府批文后,當即選擇了南京的一家報紙,打出招商廣告。他的定位很明確,環保公廁很適合下崗職工自主創業。當年底,施偉東一下子在南京的各大鬧市區和風景區安置了近50座移動廁所進行出租擺放經營,這在全國也屬首創,并且是最大的。
他專門租給下崗職工經營,根據公廁所處地段的不同,每月收取500-1000元的租金。不到一周就全部承租一空。每人方便一次,收費1元,這批近50座公廁每月的如廁費收入就達到了15萬元。租他廁所的人收益頗豐,他也看到了做大市場的希望。
在首戰告捷的基礎上,施偉東騰出手來帶領手下的技術骨干,專門開發新產品,豐富移動公廁的內涵。短短一年間,他相繼取得了23項國家專利,其中有5項是施偉東自己研究出來的,例如尿糞分離式坐便器、尿糞袋裝充氣式公共廁所、火車無害化公廁、可產生有機肥的生態公廁,均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其中,可產生有機肥的生態公廁,尤其令人叫絕——對排泄物進行簡單加工處理后,打入專用箱包,在恒溫場所放置兩三個月后,即成高質量的有機肥,出售給花農,每公斤2元,且供不應求。尿糞袋裝充氣式公共廁所作為旅行公廁,只有幾十斤重,特別適合野外活動使用。
在擺放式經營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上,施偉東打算跑跑南京以外的城市,向那里的車站碼頭、醫院、政府環保部門銷售移動公廁,根據訂單組織生產,實現資金迅速回籠。
開始跑了幾個城市,有了幾個小的訂單。欣喜之余,施偉東還是感覺到了一絲隱憂。“我總這樣跑來跑去不是辦法,耗費精力太多不說,效率也很低。而且隨著市場范圍的擴大,產品的售后服務就很難保證了。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在外地建分支機構,但花費還不能大,畢竟公司的資金還很有限。他借鑒了承包經營成功的經驗,決定在各地招收類似加盟商的分公司。這些人需要有50萬的資金,有一定經營管理能力,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建分公司。這樣一來,既可以改變零散經營管理難、花費多的問題,又可以提高地方管理人員的自覺性,還可以很好地解決生產資金問題。
很快,來自海口、成都、青島、馬鞍山等10多個城市的近百名投資商,慕名找上門要求推廣施偉東的移動公廁。一年不到,施偉東已生產出1000余座環保公廁,全部銷售一空,其中海南省各大公園、繁華地段全部安裝了這種移動公廁。非典期間,全國各地各大醫院為防止病員交叉感染,紛紛向施偉東訂購移動公廁。他的廠里每天24小時搶著生產,還無法完成訂單,不得不吸納了3個聯營分廠,專門生產公廁外殼。此外,他還想出了一條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公廁上裝廣告牌或燈箱。
2003年的一天,施偉東意外地收到一封來自中東的詢價郵件。他沒想到他的公廁這么快就有了賺外匯的機會。他當即回信,而且很快與對方成交。這筆生意提醒了他,公廁還有個大市場——國際市場。于是,他決定以此為契機開發國外市場,并且在產品的檢測環節中又加入了國際標準質量認證這一環。
如今,施偉東的公廁已經打入了全國30座大城市,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很高,并成功地將觸角伸到了中東和東南亞地區,企業資產已經達到600萬元。 為了將環保廁所這一全新的理念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施偉東在百忙中積極研究“公廁文化與城市文明”這一課題,得到了很多專家的首肯。2004年4月,他還在首屆中國城市公廁研討會上做了典型發言。施偉東最終的目標是讓環保公廁成為中華大地上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
創業是需要一定市場眼光的。一個創業者只有具備市場敏銳感,才能夠在平凡之處發現商機。施偉東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別人視而不見的商機,并迅速抓住商機,投人生產。結果,在創業之初不久,施偉東的企業就實現了盈利,并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作為一個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對市場有敏銳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一個新興企業本身在市場中就處于弱勢,創業者如果沒有市場敏銳感,那么往往難以發現商機,并很難抓住商機,導致企業開局困難。相反,如果創業者的市場敏銳感強,那么他們往往容易發現商機,找到產品的利潤增長點,從而使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因此,在創業之初,創業者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和開發自己對市場的敏銳感。